2017年5月19日,上市公司「萬達院線」更名為「萬達電影」。
根據萬達院線2016年報顯示,公司全年實現票房76億元,觀影人次1.84億人次,票房和觀影人次創歷史新高。公司2016年市場占有 率13.6%,連續8年票房收入、觀影人次、市場占有率位于全國第一。
顯然,在院線收入方面,萬達有著強大的市場地位和優勢。
那么,已經如此強大的萬達電影,到底還有什么野心?面臨著怎樣的市場環境?與博納的合作以及自身的更名又體現什么用意?
一部電影由制作到上映,各個階段所需要的資源是完全不同的。一部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電影,很可能需要多個公司各司其職的共同合作。以不久前上映的愛情片《春嬌救志明》為例,我做了一個電影制作的簡易流程圖:
《春嬌救志明》制作發行公司流程
打個不準確的比方,如果把電影看做一個商品,我們可以簡單地把上圖轉換為:
廠家——廣告和渠道商——商場門店
在影視生產的這整個流程中,過去幾年的萬達雖然在院線放映段處于統治地位,但在電影的制作、發行方面則不具有優勢。
萬達這個巨人明顯不僅僅滿足于做一個終端商人。但要做制作和發行談何容易?那些電影制作公司都久經沙場了,萬達如何盡快入局呢?
解決的辦法就是買買買,用并購快速擴張新的領地。我們先看萬達2016年至今的幾項大動作:
1、2016年1月12日,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(約230億元人民幣)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,持股公司為青島影投(被萬達影視收購)。
2、5月12日,萬達院線公告擬購買萬達影視100%的股權,即包含被收購的傳奇影業,但此次重組因為證券市場原因中止,但萬達表示仍會在適當時機繼續推動重組。
3、7月27日,萬達院線宣布收購時光網全部股權。
4、2017年5月16日,萬達院線發布公告,宣布與博納影業簽署合作框架協議。雙方在電影制作投資、院線等多方面進行合作。
時光網的收購為萬達完善了衍生品銷售和在線購票的鏈條。而傳奇影業是老牌電影制作公司,至此制作、發行、放映、衍生品銷售的整個電影產業的鏈條將被打通,萬達在電影行業形成了自己的生態系統。
而且此次與博納的合作框架也包含了這樣的方向。
博納影業能為萬達帶來什么?首先當然是院線的合作擴張,但更重要的是雙方互相投資電影制作的協議。與傳奇影業較多高成本大制作不同,博納影業在中小成本電影制作上有很多成功經驗。2015年的《烈日灼心》、2016年的《湄公河行動》、今年的《乘風破浪》,都是叫好又賣座的電影。此次合作后,萬達在鏈條上游的制作、發行又有了進一步的補充。
之前納入傳奇影業帶來的不僅是一線大制作電影,同樣也給萬達帶來了電影質量不佳,無法收回成本的風險?!赌ЙF》、《長城》兩部高投入電影都沒有帶來期望的收益,這對萬達的影響也很大。此次與博納影業合作后,影視制作上的投資風險也可能得到對沖。
《湄公河行動》海報
去年《我不是潘金蓮》上映時,馮小剛導演就曾經在微博上炮轟萬達,指責萬達院線減少了《潘》的排片,從院線端影響了電影的票房收入??梢姟杜恕返闹谱鞣饺A誼兄弟雖然是影視巨頭,但在放映階段則仍然受萬達鉗制,基本毫無辦法。
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萬達補充上游制作、完成產業鏈整合的可怕之處:它將掌握旗下電影從制作到最終上映的全程,在流程上不受外部競爭的任何影響。
但掌控全局與「壟斷」究竟有多少區別,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件事。
在公告里萬達院線表示,目前公司已形成電影放映、電影廣告傳媒、電影整合營銷、電影衍生品銷售,線上直播平臺等多元化業務板塊,非票房收入占比已超過營業收入的三分之一,公司著力打造的“電影生活生態圈”已基本形成,原有名稱已不能完全體現公司業務現狀。
雖然營收和票房收入每年都穩步增長,但如果只局限于賣票,或許終有一個天花板在等著萬達。但院線票房之外的上游制作,甚至是電影之外的游戲、IP等天地仍是廣闊的。2016年非票房收入達到34.8%,也證明了萬達院線轉型擴張的重點和成效。
萬達電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角色?
它讓我想起正在打總決賽的NBA球星勒布朗·詹姆斯,最大化地減少自身的弱點和短板,全方位碾壓對手,形成一種壓倒性的強大。
「院線」這一局限性的詞語,已經不能用來形容萬達電影所處的地位了。
未經允許不得轉載:牛股--股民的股票財經新聞分享 > 萬達院線上市,「院線」和「電影」,萬達A股更改名稱的背后
熱門信息
閱讀 (67839)
1 智天金融最新消息今天閱讀 (41698)
2 社保一年交8000交15年,退休每月最高可拿1906元?閱讀 (28735)
3 騰訊股票歷史價格一覽表閱讀 (28286)
4 2021年軍工股票龍頭股排名前十閱讀 (26182)
5 1元低價股票一覽表